2005年5月5日,星期四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二版:时政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无蚊村的和谐生态链
本报记者 陈卓

  这里不仅山青水秀,而且比起其他的村子来,还有“一多一少”。多的是,几乎每家房前屋后都有鱼塘,养着美丽的田鱼(鲤鱼);少的是,这里几乎一年四季都没有蚊子苍蝇,成了远近闻名的“无蚊村”。
 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,大自然反哺善待她的人们,在这里能找到真实的景象。快到古稀之年的吴亮镕出生在青田县方山乡龙现村,在外工作多年,退休后才回到老家,现在是村里的党支部书记。
  养鱼在青田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,在龙现村也有700年历史了。房前屋后、田间地头,只要有水的地方,就养殖鲤鱼,当地人在盖房之前都要考虑好养鱼的地方。“以前一亩就养几十条,还很难养肥养大,一般都是自己家里吃或是有客人来了招待用,从来没想过要拿出去卖。”这个除了那时大家不太有经济观念外,还有环境的原因。龙现村是有名的“侨村”,几乎家家都有年轻人在国外赚钱。“原来没人愿意回来,因为这里环境乱得很,泥石路、垃圾到处都是,30多个露天厕所,臭气老远就能闻到。”
  吴亮镕自己也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在外国打工。如今小儿子从国外回来,在村里做大厨。女儿也回来了。“空气那么好,东西又好吃,跟世外桃源一样,为什么不回来?”她说。
  原来,丽水市“千村示范,万村整治”治污行动实施以来,村里有了统一投放的垃圾箱,乱扔垃圾的村民会受到批评教育甚至处罚;露天厕所也被改造成清洁的公厕。
  渐变整洁的环境吸引了更多在外打工赚钱的人回来,不少人还买了附近的商品房。
  “现在整个村里一年大约能产4万斤鱼,是原来的3倍还多。”而价格是鲜鱼15元一斤,鱼干75元一斤。村里的干部估算,那些回来的年轻人把田鱼送到国外卖,每亩利润可达300元以上。因为肉鲜美,当地有种吃法是:鱼腮不挖、鱼鳞不刮。
  田鱼本身对水质、水源、空气、土壤要求很高;同时,当地人一个星期喂一次食,用的是小麦、大米和稻谷之类的。“原生态的,这样能保证质地不变,用饲料喂就不行了。”而田鱼的主食就是蚊子和孑孓,再加上整个村庄干净整洁,蚊子就没了生存的条件。巧妙的生态链成就了“无蚊村”的美好生活和美誉。
  方山乡沿着“生态立乡”战略目标走了多年,前年就被确定为省级生态示范点,去年被丽水市评为“生态示范区建设先进乡镇”。当地的理念是,“发挥侨乡优势,引导侨资参与生态产业建设”。
  丽水市委书记楼阳生说:“建设生态市是丽水加快发展的有效和必然选择,它能够提高区域经济的含金量,成为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实现途径。”